據南方日報報道,當地時間3月14日,廣州在美國硅谷、波士頓設立辦事處,旨在加強與美國的科技成果、項目與人才交流合作。此外,廣州還計劃在以色列設立海外辦事處,主打科技合作。記者發(fā)現,近年來,在海外設立“工作站”“代表處”,成為珠三角城市開拓城市創(chuàng)新資源的重要方式。
去年12月,惠州在美國硅谷、法國巴黎和加拿大多倫多設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去年11月,珠海出臺相關方案,首批將在慕尼黑、洛杉磯、中國香港、吉隆坡4個城市派駐海外經貿代表處;去年5月,佛山首設北美引才工作站,面向海外招才引智……
硅谷、波士頓、巴黎、慕尼黑、洛杉磯……這一長串國際創(chuàng)新名城背后,閃現的是珠三角城市主動“截留”人才、引資引技,爭搶創(chuàng)新資源的身影。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珠三角城市紛紛在海外設立站點,不僅是引進某一項技術,更讓國外的創(chuàng)新資源與自身產業(yè)無縫對接,加快廣東經濟創(chuàng)新驅動步伐。
穗莞惠愛“對標硅谷”
“硅谷科技與東莞制造的結合,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硅谷Oculus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Jack McCauley在出席東莞鳳崗“創(chuàng)新驅動 智造未來——2016中美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峰會”時談到,東莞擁有完備的生產線和眾多產業(yè)工人,而“鄰居”深圳又是中國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城市,這里的創(chuàng)新制造氛圍與硅谷有很多相似之處。
事實上,2013年東莞就已在美國硅谷和英國倫敦設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日前,東莞更是“對標硅谷”,出臺《東莞市科學與技術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其中提到在“十三五”期間,東莞將打造華南科技產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è)數量達到3000家以上。
惠州在對接硅谷方面也“不甘示弱”,去年12月,惠州在美國硅谷、法國巴黎和加拿大多倫多設海外人才工作站,向海外人才拋出“繡球”;葜菔腥松缇指本珠L謝耀凡介紹,這是惠州首次在海外設立人才工作站,今后惠州企業(yè)有海外人才需求,可以提供給這些工作站,工作站匹配到合適人選后將情況反饋給企業(yè),還可以安排雙方面談。此外,惠州還在探索“海外研發(fā)、惠州孵化”模式,在美國波士頓、德國科隆等地設立了海外孵化器,成功引進德國錫根大學庫特納教授領銜的無人機項目等。
廣州也將引才計劃推向全球。在廣東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站2016年的首場會議上,廣州開發(fā)區(qū)與來自悉尼、巴黎、東京、多倫多、硅谷、華盛頓、舊金山、紐約、倫敦、馬德里等地的10個海外人才工作站簽署了海外引才合作意向書,搭建連接全球的引才網絡。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主管高連奎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廣州、東莞、惠州都在硅谷設人才工作站,凸顯珠江東岸城市與世界創(chuàng)新中心硅谷接軌的雄心。此外,珠江東岸的電子產業(yè)、互聯網經濟的產業(yè)結構,與美國硅谷更為接近。
佛山珠!耙缘聻閹煛
珠江東岸城市愛“對標硅谷”,而珠江西岸城市則將目光投向德國。
記者獲悉,珠海市政府已正式印發(fā)《珠海市駐境外經貿代表處建設方案》,通過在境外重點國家(地區(qū))設立珠海市駐境外經貿代表處的方式,加強珠海與歐美等發(fā)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直接聯系,切實提高“引進來”與“走出去”工作水平。
從2016年起,珠海陸續(xù)在德國、美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巴西、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設立經貿代表處,其中,德國慕尼黑、美國洛杉磯、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吉隆坡這4個城市將先行一步。試點成熟后,珠海還將逐步在以色列、阿聯酋、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qū))設立經貿代表處,分別輻射中東和大洋洲地區(qū)。
“以色列以其人才資本、研發(fā)技術以及世界級企業(yè)聞名于全球市場。同時,創(chuàng)新驅動也是珠海發(fā)展的核心戰(zhàn)略,雙方肯定能擦出火花。”珠海市商務局局長王瑞森表示。
此外,代表處還將整合現有的駐境外服務機構以及橫琴新區(qū)的對外經貿代表處的功能,打造一個強有力的開放平臺。
在制造業(yè)大市佛山,“以德為師”的氣氛更濃厚,二者在產業(yè)和人才的互動也更加深入。早在2015年,佛山就已成立德國高級專家組織南中國(南海)工作站,這也是德國高級專家組織在中國建立的首個工作站。
如今,佛山南海企業(yè)只要向德國高級專家組織提交申請,就可免費“借”德國資深退休工程師3到6周,為企業(yè)在科研、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改造進行指導。
德國高級專家組織會把德國經驗輸送到有需求的企業(yè),為南海打造高精尖的裝備制造提供源源不斷的專家支撐!钡聡呒墝<医M織中國項目主管梅詩樂表示。
而中山,2014年就已經在巴黎設立了海外人才工作站,每年為中山推介10名以上的博士,協助中山組織海外集體活動。中山市人社局介紹說,歐洲強大的裝備制造業(yè)基礎有相當多產業(yè)人才,正是中山產業(yè)基礎所需的。
■ 專家觀點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
海外攬才如“煲湯”需耐心方能“飄香”
目前,不少珠三角企業(yè)都啟動“走出去”模式,獲得技術和人才。地方政府也介入全球創(chuàng)新資源的爭奪,在海外設立創(chuàng)新“根據地”,提升城市競爭力。
對此,白明表示,首先,政府在海外建立工作站應結合所在城市產業(yè)需求。以德國高級專家組織南中國(南海)工作站為例,就是通過企業(yè)提出需求,政府搭建平臺,最終“牽手”該組織中國工作站落戶;其次,在海外設立工作站還要熟悉各國法律法規(guī),選擇引進合適的人才與技術。
不可否認,在海外設立人才工作站,短時間內可能沒有明顯效果。這需要耐心,就像煲老火湯,時間長才能煲出香味。
最后還要加強量化考核。如東莞通過向第三方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購買服務,借助其海外人才中心設立“東莞站”,為東莞產業(yè)發(fā)展對口引進人才和項目。二者的合作是一年一簽,而且每年都會根據引進的科技人才和項目進行評估考核,量化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