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河畔風送暖,民族團結花正紅。在西寧市城北區(qū)朝陽街道,10.8萬名各族群眾比鄰而居、和睦相處,共同繪就各民族同心共筑幸福家園的美好畫卷。

近年來,朝陽街道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務實舉措和暖心服務,積極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路徑,在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建互嵌式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形成了充滿溫度的實踐成果,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xù)升溫。

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

朝陽街道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作為凝聚思想共識的“總抓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重要內容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新時代文明實踐、民族團結“十進”等活動有機結合,累計開展集中學習21場次、覆蓋人員300余人次,進一步為基層工作者筑牢思想根基。這些機制的完善讓街道民族團結工作從“泛泛抓”轉向“精準干”,為“石榴籽家園”建設注入持續(xù)動力。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幸福專員正忙著籌備“一輪明月照同心,月滿中秋話團圓”主題活動。朝陽街道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合“幸福里”建設,組建427名幸福專員隊伍,定期開展靈活多樣的特色活動。另一方面,充分盤活轄區(qū)各類場館資源,依托城北區(qū)山川學校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基地、北山土樓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展館等資源,組織各族群眾開展紅色教育與民族團結宣教活動7場,讓紅色基因與民族團結精神同傳承;通過“紅喇叭”宣傳隊傳遞政策,讓政策知識“聽得懂、記得住”,讓社區(qū)故事“有溫度、傳得開”,引導各族群眾深刻領悟紅色文化內涵,激發(fā)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社區(qū)聯歡,共促和諧

“在家門口就能解決難題,這樣的服務太貼心了!”提及街道的服務陣地,居民們紛紛點贊。朝陽街道錨定“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目標,以“新川·零里親”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組建紅色物業(yè)、百姓大舞臺、席棚堂課、三線講堂、童伴之家等6個黨群服務陣地與“紅石榴”志愿服務隊伍。打造“紅鏈e家”貨車司機之家,提煉“四聯四促”工作法,聯動“朝陽商城流動黨員黨支部”推進商城治理。同時依托“一鋪、一廳、一站、一館”強化服務,“鄰里解憂鋪”聯合派出所、律師解決住房租賃、社保辦理等難題,“百姓議事廳”邀請各族群眾共商解決小區(qū)改造、文化活動等基層治理事項6件,“智慧服務站”通過線上留言、反饋的方式分級辦理各族群眾訴求10件,“有聲圖書館”為各族群眾提供政策、文化咨詢服務6次。

特色活動,凝聚同心

朝陽街道堅持把優(yōu)質的均等化服務送到各族群眾心坎上。建立“紅石榴”社區(qū)資源庫、“紅細胞幸福臺賬”,全面推行“三方責任卡”,推動資源向網格聚集。針對轄區(qū)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高齡老人、低保戶等落實上門服務和全程代辦事項400余件;投入1000余萬元用于推進2個老舊小區(qū)改造;通過“三供一業(yè)”改造解決危房鑒定等民生實事4件;開展串珠制作、烘焙等技能培訓7場次覆蓋300余人,幫助64名殘障人士實現再就業(yè);積極推廣“移動辦公桌”工作法,深入小區(qū)開展上門辦證、醫(yī)保代繳等服務36人次。

近年來,街道深化黨建引領“有訴必應馬上辦”工作機制與“四元四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落實,依托“走千家、進萬戶、訪民情、解民憂”“組團式下沉”行動,走訪各族群眾240戶,解決群眾各類訴求76件。街道還依托“街道—社區(qū)—網格”三級聯動機制有序推進各類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物業(yè)服務、停車管理及漏水、供暖等各類糾紛1005件,以高效治理守護街道和諧穩(wěn)定,讓各族群眾住得安心。

從文化共享的日;樱矫裆诤系呐姆⻊,朝陽街道始終堅持把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融”上做文章,描繪出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生動畫卷,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基層實踐的鮮活樣本。(來源:城北區(qū)委宣傳部)

編輯:汪曉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