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楚雄8月30日消息 清晨的陽光灑在云南楚雄州永仁縣的農家小院里,李曉麗正和繡娘們坐在屋檐下飛針走線。五彩絲線在她指尖流轉,逐漸在繡布上綻放出絢麗的馬纓花圖案。這一幕,不僅是彝家世代傳承的藝術,更成了當?shù)貗寢寕儭凹议T口就業(yè)”的幸福寫照。

李曉麗一家世代傳承著彝繡這門指尖藝術,將精美的馬纓花、山茶花、羊角紋等元素繡在服飾上,讓美麗在生活中綻放。

“從記事起就看媽媽繡花,沒有玩具媽媽就把繡花的針線和碎布給我玩,玩著玩著我就會繡花了。”李曉麗回憶道。如今,這門童年學會的手藝不僅成為了她的事業(yè),更幫助許多像她一樣的彝族媽媽實現(xiàn)了“背著娃、繡著花、養(yǎng)好家”的夢想。

在過去,許多媽媽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問題成為許多家庭的痛。隨著彝繡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這一狀況正在改變。李曉麗組織的彝繡工坊已經吸引了眾多媽媽加入。她們每天送孩子上學后便聚在一起繡花,下午又能準時接孩子回家!耙粋月賺的錢不比外出打工少,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和孩子!崩C娘張大姐笑著說,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幸福。

李曉麗和繡娘們坐在小院內一起繡花(央廣網發(fā) 楚雄州融媒體中心供圖)

李曉麗的工坊如今不僅承接省內的訂單,還將精美的彝繡產品賣到了云南之外的地方。“每一件繡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蘊含著我們的文化和故事!彼院赖卣f。

隨著電商平臺的發(fā)展,彝繡產品搭上了互聯(lián)網的快車,銷路越來越廣。繡娘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最好的繡娘月收入能達上萬元。

夕陽西下,繡娘們收拾針線,準備回家給孩子做晚飯。小院里歡聲笑語不斷,那雙曾經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的腳步,如今堅定地留在了家鄉(xiāng)。一針一線間,不僅繡出了絢麗的圖案,更繡出了媽媽們的美好新生活。

策劃:魏文青 趙貝貝

記者:趙貝貝

鳴謝:楚雄州融媒體中心

編輯:魏文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